从堆积如山的工业废料,变为独具特色的齿轮工艺品;从生产机床配套齿轮的老国企,到涉足旅游装备、户外用品、文创产品等多个领域的创意工场……在东北老工业城市沈阳,拥有60多年历史的沈阳精力传动设备有限公司(下称“精力传动”)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危机:60元成本的齿轮当1元的废铁卖
精力传动是沈阳机床集团的下属子公司,前身为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和沈阳第三机床厂的齿轮制造分厂。公司于1953年成立,2008年更名为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齿轮分公司,2015年成立沈阳精力传动设备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生产机床、农机、汽车等产品中所用的齿轮。
“作为主要面向沈阳机床集团生产配套齿轮的子公司,我们以前从未因销路而发愁。”精力传动总经理刘振民说。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阶段,工业产品不断换代升级。2012年,沈阳机床推出了i5智能数控系统,机床数控化率大幅提升,原本机床中的主要零件齿轮越用越少。
“2013年公司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精力传动党工委书记郑小为告诉记者,“随着数控机床的推出,普通机床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以前一台机床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齿轮。而最新的智能数控机床里齿轮少得可怜,有的机床传动箱里一个齿轮都没有了。”
“齿轮退出机床市场需要一定时间,2013年下半年,约有50吨各种型号的齿轮堆在仓库,小到一元硬币那么大,大到一吨重。当时公司账面上虽然还没有亏损,但大家都知道,损失是早晚的事。”郑小为说,用不上了就只能当废品卖,当时一公斤废铁卖一元钱,而一个经过磨齿工序的一公斤齿轮成本最少为60元。
尝试:工业废品“华丽变身”齿轮工艺品
怎么去开发、利用这些废旧的齿轮,成了摆在公司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齿轮分公司干了几十年的老工人难以接受曾经引以为傲的齿轮成了废品。“当时大家情绪都很低落,感觉就像丢了魂一样。”郑小为说。为了解决剩余材料问题,公司围绕经营问题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尝试研发工艺品。“当时也有很多人质疑,觉得我们是不务正业。但实在没有办法了,不转型是肯定没有出路的。”
然而,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很难一帆风顺。废旧齿轮质地坚硬、大小不一,要制作齿轮工艺品,市场上并无先例可循。尽管项目团队加班加点,但几个月时间也做不出一两件像样的产品,灰心和失望的气氛在公司内部弥漫。一些旅游商品方面的专家考察后认为这个项目不行,很难做出工艺品。
“初期项目团队做了地图、牛车、黄金马车等很多产品。说实话,这些东西真不像,做出来的牛好像马。”项目经理沈治说。
2013年11月,工段长韩忠山和工人程大珉一起做了一台小摩托,这台小摩托虽然粗糙,还是给不少人吃了一颗“定心丸”:用齿轮做工业工艺品,好像真的可行。2014年1月,韩忠山又设计并制作了一台15公斤重的大摩托,命名为“前进中国”,成型产品终于做出来了。年底的时候,项目团队在集团内部开了一个小型展会,将一年多来设计的30余件工艺品摆在机床集团大院内,供同事们参观。
“现在还记得,那天风很大,天特别冷,但大家都围在展台前看我们的作品,许多同事对我们的作品表示肯定,给了我们很大信心。”郑小为说。
转机:“600+”创意工场实现多元化经营
2015年,精力传动整合内外部的设计力量,充分利用沈阳机床集团内部资源,成立“600+”创意工场,专门设计和制造齿轮工艺品。
“‘600+’是600家的谐音,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养活全公司600名工人,撑起600户家庭。”郑小为说。
2015年3月,一个外地来沈阳考察的旅游团想购买一些具有沈阳工业特色的旅游商品,沈阳铁西区旅游部门对接“600+”创意工场,使工场获得了首批订单——23台“风3”型齿轮摩托车。从那时起,“600+”工艺品通过沈阳机床集团的销售渠道,摆上了机床4S店的展台,公司的订单也开始逐渐增多。
“过去剩的50吨齿轮已经全部用完,现在需要专门生产供我们做工艺品了。”郑小为告诉记者,2017年精力传动的齿轮工艺品销售额已经突破了500万元。此外,“600+”创意工场的产品已不局限于设计制造齿轮工艺品,还开始涉足旅游装备、户外用品、文创产品等多个领域。
在“600+”创意工场的角落里有个养鱼池,里边有几条鱼游得欢快。“不主动抢食儿的鱼都饿死了,剩下的都是积极抢食儿的。企业亦如此,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开拓市场,满足眼前的成绩,早晚会被淘汰。”郑小为对记者说。
从单一为机床生产配件,到实现多元化经营,精力传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企业转型找到了新出路。“以前我们只是单一地生产齿轮,现在是依靠创意、想法生活。开始时,很多人怀疑,认为不可能,但事实证明我们走对了。”刘振民说。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许多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都会面临转型的问题,最终都需要直面市场,精力传动这种勇于探索的做法值得提倡,同时也反映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在结构调整中有许多道路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