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如今,在中国经济全面崛起,人民财富增速持续提升的同时,中华文化也得到了相应的协调带动。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文化为引领,不断驱动未来”的中国文化产业成为了城市新一轮腾飞的新引擎,中国正在以生生不息的文化向全世界诠释着这片中华神州大地上,博大精深的底蕴。

一直以来,文化的传承在大众的眼里是正统且严肃的事情。但在今时今日来看,互联网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赋予了文化产业更大的动能,在新旧思维理念的碰撞下,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并在工业都市与网络世界中蓬勃发展。现在,以融合创新之力,助力中华文化发展,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突破传统、启迪未来的良机。

今年十一月,著名的“双十一”网络狂欢节为全民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网络盛宴,当天平台交易额更是高达2135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27%。其中,在服饰、家电、日常用品等一众消费品中,也惊喜地出现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身影。

例如,今年除了有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新奇有趣的文创产品以外,大英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敦煌研究院、颐和园等多家著名的博物馆也参与到这场盛会当中,分别推出多款文创新品以及与天猫合作的联名定制商品。

曾经蕴带着古老庄严的文化传统气息的各大博物馆,在新时代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也在想方设法地融入潮流,不断为大众制造惊喜。一系列的文化周边产品,以“创意+文化”的形式,再点缀上时下热门的时尚元素,造就了各项新奇产品。

例如,故宫博物馆推出的祥瑞主题手机壳、宫廷团扇、清明上河图文件夹等令人感到新颖有趣的文创精品。除此之外,大英博物馆推出的阿伦德尔头像复刻品以及国家博物馆带来的唐伯虎的《柴门掩雪图仿真画》珍藏版等商品,也让众多消费者感到“眼前一亮”。

曾经冰冷的文物,经过融合创新之后,瞬间“活”了起来,而这些中外的博物馆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实现数字化,并将这些文化商品以有温度的模式呈现出来,而这只不过是文创发展路径中的一种形式而已。

在创新驱动的大力提倡下,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创产业形式多样,尤其是在文化跨界融合的今天,构建出的一系列“文化+”体系,如“文化+设计”、“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正在逐渐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形成可持续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

十月底,一场以“文化创意交融科技创新,构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主题的创新论坛在东莞市松山湖盛大举行。在会上,东莞理工学院经管学院院长刘继云教授发表了“文化产业融入科技创新对东莞构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启示”的主旨演讲,她谈及“文化+科技”的现状时说到:

在改革开放40年间,东莞不断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近年来,东莞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积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但高新技术、新兴研发企业数量日益剧增,而且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产品表现突出。

东莞或深圳这类型的现代都市,要想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文化”的形式,让融合技术融入创意文脉,都是必不可少的。以创新之力碰撞传统因子,以两者的深度融合,未来定为文创事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数说东莞

数据显示,东莞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从2012年的424家增加到2016年的682家,大幅增长60%,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资产总计790.3亿元,营业收入实现超千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2016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广泛分布在60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比2012年的行业分布要高出30%。从文化产业大类企业数量来看,在新品类、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的当下,体现“文化+”、“互联网+” 等新思维的企业已经较之前有所增长。此外,文化产业单位数量的显著增加,也离不开东莞系列引导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推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