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唐山,百年开滦煤矿遗址变身矿业文化博物馆,矿井探秘成为打卡网红地;在浙江绍兴,水乡东浦建成黄酒小镇,众多历史悠久的黄酒酿造厂改造成酒乡风情体验区、黄酒产业创意区等特色功能区;在福建泉州,荒废的工厂区建成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人们利用水泥厂的大罐打造绚烂夺目的灯光秀……随着特色小镇的兴起,我国众多传统工业遗迹被改造成工业文化产业园、工业遗产特色小镇,让这些曾经在我国发展中创造辉煌的工业遗产,再次发光发热获得新生。
为了进一步推进对我国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工信部于近日出台《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开展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工作进行了细致规定,明确提出支持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工业旅游项目,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特色小镇(街区)、创新创业基地等,培育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工业创意等业态。
留存国家记忆传承工业文化
《办法》所称工业遗产是指,在中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工业遗存。
工业遗产是中国这个古老国度迈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足迹。中国科普研究所陈玲研究员指出,工业遗产拥有历史、科学技术、社会、建筑或艺术价值。
为了更好地界定和保留国家工业遗产,工信部在《办法》明确,申请国家工业遗产,需具备5大条件:首先,在中国历史或行业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见证了本行业在世界或中国的发端、对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有重要影响、与中国社会变革或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密切相关;其次,工业生产技术重大变革具有代表性,反映某行业、地域或某个历史时期的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对后续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第三、具备丰富的工业文化内涵,对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较强的影响力,反映了同时期社会风貌,在社会公众中拥有广泛认同;第四、其规划、设计、工程代表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域的风貌特色,对工业美学产生重要影响;第五、具备良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指出,《办法》出台的背景是,当前,社会各界对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但由于我国工业遗产项目时间跨度大,数量繁多,保存现状复杂,随着工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老厂矿停产搬迁,一批重要工业遗产面临灭失风险。此外在利用过程中,因对工业遗产核心价值把握不准,使工业遗产面临二次破坏的风险。
国外工业遗产小镇建设注重文化归属感
英国、德国等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非常重视,其先进经验也值得我国借鉴。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对工业遗产的保护重点转向通过再利用完成对工业遗产价值的重新实现。
以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为例,为了重新利用这个已经废弃的码头使利物浦重新焕发港口城市的光彩,英国政府于1981年成立了梅西河发展公司。通过有计划和有引导的再开发,阿尔伯特码头一举成为多功能的城市休闲中心,以新的姿态焕发了往日活力。
德国的鲁尔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上世纪50—60年代,鲁尔区面临发展转型,转变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产业技术为龙头, 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鲁尔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将废弃的矿井和炼钢厂改造成博物馆,先后建成的威斯特法伦工业博物馆、海关关税联盟煤矿建筑博物馆,成为鲁尔区“工业文化之路”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行业相关专家指出,从这些国外的改造案例可看出,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社会及企业资本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工业遗产小镇的发展之路将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