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唐山市本着环境先行理念,精准发力,破解工业企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以打造产业战略转型引领机制和普惠政策为抓手,推动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18年1月至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全市新增规上企业238家,其中新建项目投达产形成规上企业83家,居全省第一位;实现利润607.3亿元,同比增长26.6%。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关键举措和精准服务企业的首要任务,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唐山品牌。2018年初,市四大班子领导召开来自不同行业的70余名企业家座谈会,面对面征求对全市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市级审批事项总量由229项精简至90项。统筹打好减项清费、稳贷增信、调价惠企等降成本组合拳,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由38项减为26项,每年降低实体经济成本85亿元。创新实行联合审批、“多评合一”等制度,压缩项目审批时限20%以上。

为树立导向,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唐山市把帮助企业解决眼前困难和推进转型升级相结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意见》,构建“4+5+4”现代产业体系,即做强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四大支柱产业,做大智能轨道交通、机器人、电子及智能仪表、动力电池、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做优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新兴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四大生产性服务业。与此同时,该市还创建《工业企业做大做优做强评价指标体系》,以速度、质量、效益和创新力为核心,测评遴选出20家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和30家传统行业领军企业,引导全市工业企业对标转型升级。市工信部门还组织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组织评选“三品”示范企业20家、省级中小企业名牌产品50项。市财政拿出7亿元资金鼓励支持企业做大做优做精做强,并及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兑现奖励承诺。

为切实打通企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唐山市将省、市、县三级帮扶的711家工业企业全部纳入“政企服务直通信息化平台”,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及发放平台使用“明白纸”等方式,引导企业精准高效反映诉求和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限时办结,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形成“政府多跑腿、企业多收益”的良性政企互动局面。此外,为打通企业融资瓶颈,2018年以来,市县两级工信部门和金融办联合举办4次成长性企业银企对接平台,共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50亿元;组建了资金规模达4亿元的中小企业过桥资金,累计为6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帮助企业降低电费2亿元。同时,该市以创新办法盘活工业用地遗留问题7167亩。

企业强筋骨,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按照优结构、补短板、育动能的思路,唐山市在积极帮助企业谋划实施100项技术改造、100项钢铁深加工、100项两化融合和100项新产品开发“四个一百”项目基础上,组织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融合试点,指导企业实施上云行动,并培育省级示范企业113家、数字化车间19个、“互联网+制造业”等示范项目17个。为加快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唐山市还有针对性地在钢铁行业开展引进一个专家团队、建立一个研发机构、选投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个高管培训计划“四个一”行动,帮助企业搭建新平台、拓展发展新空间。

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帮助企业增强制定战略、创新商业模式与进行资本运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一批具有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2018年以来,由市财政出资,先后组织56名来自装备制造企业、科技企业和钢铁企业的管理者赴德国、美国、日本进行考察培训,收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认清不足、强化对标和促成合作的多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