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进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共识,但是面对层出不穷的数字化技术,如何让技术在企业的业务场景中发挥最大效益,是很多企业面临的困扰和挑战。对此,在近日举办的2020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期间,记者采访了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数字化服务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张磊。

 

张磊(左一)在“联合创新与数字化技术赋能”圆桌论坛现场

张磊表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常常面临三大挑战。第一,很多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不知道为什么做数字化,没有完全想清楚数字化对于企业运行的真正意义。第二,很多企业没有把数据和业务场景做结合,没有建立分析能力,使得数据不能变成支持决策的信息。第三,忽视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也是企业组织变革过程这一事实。

张磊认为,要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困惑,除了数字化的技术和能力之外,还需要全周期、精细化的数字化服务。

作为数字化服务的头部企业,施耐德电气的数字化服务主要有四个层面。首先是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弄清楚到底需要什么,企业业务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第二是产品规划服务。在这个服务里面,施耐德电气会跟客户一起规划服务内容,决定哪一种解决方案是最适合的,是效益最高的,是最可持续的,帮助客户筛选可行的、最优的技术方案,并缩短试错周期,减少不必要的投入。第三是数据分析能力服务,利用施耐德电气行业专家的专业知识,结合客户的数据,通过数据的洞察,帮助客户分析问题。第四是现场服务。比如提供上门安装、调试等服务,让设备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长期运行下去。

提及现场服务,张磊认为,对于服务商来说,要真正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一定要到客户现场去,弄清楚现场当中所有的问题,例如产品在现场使用的特性,能源结构是怎样的,生产工艺是怎样的,都需要了解、掌握,发现问题,并把问题解决好。

在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服务商同时对技术和业务场景有很强的理解能力。为此,服务商需要在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

张磊说:“在施耐德电气组织体系里,一直崇尚并强化一体化原则,在考虑任何架构设计和技术创新时,我们都是把不同的业务部门一块考虑。把不同的业务、产品线放在一起,去做一个整体的框架,把所有的场景都考虑到。此外,我们也很重视人的培养,希望把大家都变成数字化人才,我们鼓励内部做软件、硬件的同事都能有数字化思维,通过我们的培训、产品讲解甚至一起到客户现场,去了解客户在数字化领域里的需求,了解如何跟我们既有的产品结合,大家互相启发,互相融合。”

张磊表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做到效益和成本的平衡是一个重要问题。数字化服务不是一个短期的服务过程,是一个长周期过程,跟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有关,少则五年,多则十年。

“从这个维度来看,虽然在第一年会有所投入,但是在整个持续运营过程中,效益会在后面慢慢显现出来。此外,客户除了有直接收益外,还会发现很多其他收益,比如说可能探索出一个新的业务模式,把自己的存量业务慢慢变成增量业务,我们跟很多合作伙伴合作后,都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张磊说。(本文选自经济日报,记者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