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主体,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制造业发展健康与否,直接关乎我国经济的全球地位。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的一条“要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建议,随即引发全网热议,并冲上热搜第一。
“用工荒”不约而至,工业制造业成重灾区
“当下大量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和快递,也不愿在工厂工作,导致制造业企业招工难”,张兴海的建议,折射出的是近几年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用工荒”难题。据统计,2020年我国产业工人缺口达2200万左右,而且还在以每年150万人的速度流失。
在人社部今年2月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显示,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有43个属于第六大类职业——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而且自2019年第三季度本排行发布以来,制造业类职业占比一直较高。
另外,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发布的监测调查报告也显示,我国工人平均年龄,也从2013年的35.5岁,上升到2021年的41.7岁。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越来越贵的用人成本,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补充,更加剧了制造业的招工难。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化解“用工荒”局面,那制造业的发展也将迟滞不前,中国制造2025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AI全面赋能工业质检监测,商业模式创新突破是关键
面对此种情况,工业企业都在寻求产业升级,希望通过技术改造来解决用工问题。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主席杨国强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加快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助力“双碳”目标、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案中建议,通过大力推广机器人及相关智能设备的应用,来解决“用工荒”问题。
其实近几年来,已经有企业尝试通过智能化来解决企业的招工、用工难。首当其冲的,就是制造业中的用人大户——质检监测部门。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天在生产线上从事产品目视检查的质检工人总数超过350万人,其中仅3C行业,就超过了150万人。
据一家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介绍:在生产各环节中,人工质检不但用人最多,暴露问题也最多,一方面,质检工作很枯燥,长时间拿着产品360度找缺陷,疲劳和烦躁让人难以承受,没人愿意长期干;另一方面,人员适配无法与订单变动相匹配,人力成本不断拉高,质检高峰期,用工甚至超过1500人,典型的忙时忙死、闲时闲死,所以一直是企业员工流失大户,同时也是招工困难户。如用机器视觉代替人眼做检测,既可以大量减少人工,又能提高质检效率和准确率,实现降本增效。因此,企业一直想用AI质检取代人工质检,来解决上述问题。
不过,该负责人同时还透露:在生产其它环节上,自动化改造都比较顺利,唯独人工质检的智能化升级,遇到瓶颈。据了解,难点一方面在于3C产品成像易造成高反光,缺陷呈现不明显且难以判断,机器检测易造成过杀,且产品更新迭代快,算法迭代跟不上,但更主要的阻碍在于质检AI升级的投资大,不同于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改造,AI质检监测属于前沿技术,设备采购需要一次性投入大笔资金,外加人员培训,设备调试、系统维护和升级等后续开支,这对大型工业企业来说压力不大,但对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说,却难以承受。况且,当前很多企业受疫情和制造业严重内卷双重影响,可用流动资金减少,短期内投入大量资金,会造成经营困难和资金链断裂。所以,很多企业对AI质检,只能是望“样”兴叹。
由此可见,在制造业要想用AI质检取代人工,除了需要技术不断创新外,还需要在商业模式上有所突破,双管齐下才能见成效。
化产品销售为技术投资,深兰开创“降本实效分成”新模式
近期,国内知名AI监测设备生产商上海深兰科技,在销售服务中,采用了自创的“降本实效分成”商业模式,在制造业内引发热议。
据深兰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降本实效分成”的核心就是“前期设备免费用,后期费用按比收”,具体来说就是深兰免费提供全套AI质检设备以及包括调试、维护、人员培训等在内的全套服务给企业,并依据企业使用后实际产生的降本额,按约定比例,阶段性收取相应费用。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企业,深兰出品的智能质检设备是由数据驱动的、自发学习的机器,拥有推理机制,兼具易用性和成长性,能够快速响应客户定制需求。目前,已广泛应用在组装件AI检测、平面产品线上质检、机加工件螺钉螺栓打孔AI检测、自动堆垛系统及人工智能分拣系统、PCB印制板线路及锡焊工艺质检、LED灯珠检测、金属及其他材料的外观缺陷检测等多个领域,为传统制造企业节约了人工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但高新前沿技术带来的高成本,也把很多中小企业挡在了利用AI赋能工业质检的赛道之外。
据悉,此次深兰开创性推出“实际降本分成法”商业模式,就是从市场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绝大多数制造企业规模不大,经营成本压力大,流动资金紧张等难处,将原本一次性产品服务销售,变身为长期性设备技术投资,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也为自身经营开辟了新天地,达成双赢,真正实现了用AI技术赋能广大制造企业的初衷。
技术用得好,才是真的好
工业智能化,既是破解“用工荒”的好办法,也是我国工业“换道超车”的良机,更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重要手段。但再好的AI技术,如果没有好的商业模式与之配套,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AI科技企业只有在产品技术和商业服务两方面同时突破创新,才能让AI技术真正成为赋能工业高端转型升级的一大动力。